成语背后的历史‧历史背后的文化 | 专访「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主编周功鑫 | 大观月刊

成语背后的历史‧历史背后的文化
专访「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主编周功鑫
  文:李思洁、图:周功鑫

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近照

二○一四年,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发行了《图说中华文化故事》第一辑:《战国成语与赵文化》,邀请好莱坞动画分镜师纪柏舟担任套书的艺术总监,运用电影分镜的原理呈现出她所精选的十个成语故事。书籍不仅是画面细致、不落俗套,且内容涵盖了语言、历史、文化、艺术各个面向。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针对此套书,认为它打破了过往市场上对于历史故事书、成语故事书、博物馆书的分野。于中国亚马逊网站上(amazon.cn)有着极高评价,不少读者纷纷询问第二辑何时发行。终于,二○一六年第二辑《战国成语与秦文化》面世,长达近两年的准备过程中,延续了第一辑所有的精美画风、含金量极高的知识内容,更进一步地计画便是「中华文化线上多媒体互动式学习平台」亦将于今年上线!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7)列国疆域图

秦─由艰困至帝国
此次出版的《战国成语与秦文化》,精选十个与秦国相关的成语出版成册。据传说,秦人源于黄帝之孙颛顼帝之后;自舜禹时期,秦人的先祖大费,因善驯鸟兽而为称作伯益。大费跟随大禹治水有功,故被赐「嬴」姓。大禹原本意欲禅位于伯益,但伯益最终将大位让于大禹之子启。然而,启即位后以伯益发生争执,将伯益杀死,并且打压他的部族,让他的儿子:大廉及若木分成两支部族被赶往远地。因此,在夏启的时代,伯益的后族是被打压的。若木一支于夏桀时归顺商汤,其玄孙费昌于商汤攻打夏桀时为其驾车有功。大廉的后代恶来、季胜后亦归顺商,恶来于周武王伐纣时被杀。于西周初期,大廉一支遭遇仍十分悲惨。直到周孝王时,因其后代非子善养马,被派至汧水、渭水之间畜马有功,才让他于秦地建城邑,成为周孝王的附庸,并接续嬴姓祭祀,称为「秦嬴」。秦国至此仍仅是个周朝附庸,直至秦庄公(卒于公元前778)大败西戎,收复失土犬丘后,获得该地为封地及「西垂大夫」的称号,庄公重建都城于犬丘,故有云:「秦之始强,自庄公始也。」

秦人立国于秦襄公时期(公元前777~前766),他先嫁妹缪嬴于戎人丰王,又将都邑向东迁至富饶之地汧邑,取得了休养生息、发展内部经济及兼及战略位置的多重成果。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戎人申戎及犬戎见周幽王荒淫无道,联合伐周。在各诸侯国多采取观望的态度下,秦襄公率兵助周。后幽王被杀,平王即位,秦襄公不改拥周态度,护送平王由旧都丰镐前往洛邑,因而被赏赐为诸侯。成为诸侯国后,秦襄公以周天子名义伐戎,将领地扩张至岐山。之后的君王穆公(卒于公元前621)则为另一位贤君,为日后秦国的发展定下基础。

前述的早期发展,让秦国由一个被驱逐的边缘小支部族,逐步壮大成为诸侯国。周功鑫说,即便如此,秦国所在的位置仍是处于边陲、蛮荒一带。秦人一方面要对付位于西边的戎人,另一方面又意欲向东拓展至中原,情势相较其他诸侯国仍较为不利。然而,由于秦国本身的环境并不优势,在本国人才无法顺利被培育的情形下,秦国的君王反而更加善用谋略及广纳各国贤才。春秋时期,秦与晋、楚比邻而居,他与相对强大的晋国以联姻方式寻求和平相处,再一同攻打其他强国。

与晋国的和平相处换得了秦国经营西方的时间,秦穆公以离间之计使得戎王亲信由余归顺秦国,从由余处深入了解戎人及请教伐戎策略,丝毫不以由余为戎人而产生戒心。除了由余,秦穆公在位时所任用的百里奚和蹇叔,皆为虞国大夫。秦国于此时称霸西戎、名列「春秋五霸」,不得不说与穆公的策略以及适用贤才有直接关连。周功鑫认为,善于用人便是她在编纂时所感受到的秦文化独有特色,秦王对于用人各有主张,除了穆公善用贤相良将为秦国立下根基,秦孝公任内变法的商鞅本是卫国后裔,得知秦孝公欲求贤才因而奔秦,与秦孝公大谈霸道治国而获重用。在他雷厉风行地执法之下,秦国飞快地强盛起来,然而新法内容剥夺了贵族们原有的权利,也为商鞅种下祸根。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贵族们向新王诬告商鞅意欲谋反,使他不得不出逃,却在函谷关前因没带身分证明而被客栈老板拒绝留宿,因而被秦惠文王逮捕处以五马分尸之刑。后世虽称商鞅「作法自毙」,但周功鑫认为商鞅之所以惨死,在他厉行新法时,得罪贵族宗室尤其太子嬴驷,即继秦孝公王位的秦惠文王。新法得已推行,在于秦孝公给予商鞅全力的支持。商鞅变法的成功不仅为秦国奠定坚实国力,其所推行的户政、统一度量衡等良法,也为秦惠文王保留不废,仍沿用至今。因此在「作法自毙」的解读上,更应强调情、理、法兼顾的作法;若仅由字面上的解读,反而易于演变为裹足不前的因循态度。因此,深度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极为重要。

《作法自毙》中商鞅出逃的场景,秦惠文王及贵族身形巨大,咄咄逼人。

 

《百发百中》中可见宛如电影分镜的效果,近距离特写箭矢射穿柳叶的一幕。

学习历史的意义
近年来在出版业普遍面临萧条的态势下,周功鑫不改初心,进行《图说中华文化故事》的出版计画。对她而言,这套丛书并非只是成语书,而是结合了历史、语言、文化的多面向书籍。多年来,台湾教育改革的政策及方向面临多次质疑,尤其在国族认同的难解议题下,学习中国历史有着意识形态上的争论。周功鑫自言学习外文的她,直至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任职后,方觉中华文化的可贵。无论中西各国的历史文化皆有值得借镜之处,但中国无疑是与台湾血缘最近、内涵丰厚的中华文化起源。

唐太宗曾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知名广播主持人骆新亦言:「一个人的价值观,更准确地说,就是他的历史观」。历史学习不应只停留在学校课程的层次,历史的学习书也不该仅有教科书一项教材。更遑论在求学过程中的历史课本,将一个个事件的故事性抽离后,仅余年表、数据等制式化的结果,让学子感到历史学习便是背诵、强记与自身所处当下毫无关连的琐碎,忽略这些结果背后所有的前因后果。如同每个成语故事背后,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参与其中的人物如何思考、如何行事,他们的人格特质皆被浓缩于四个字中。而细究其中人物的思考逻辑、谋略计画,更是有助现今读者建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处事及待人接物之道。

历史绝非单一面向,如同人的个性有善有恶。以「百发百中」为例,秦国大将白起(卒于公元前257)虽勇猛善战,却因为急于建功的激进,让他于公元前二八一年攻打魏国时反遭燕、赵联军围困,只能谈和退兵。让读者们看到即便是骁勇的白起,也可能因一时过于自信而于战事上失利,忠实地呈现历史人物正反两面的性格,表现故事深度。

丛书的附录结合故事画与实物,以期加深读者印象及扩充知识层面。

中华文化线上多媒体互动式学习平台的规画
随着科技进步,3C已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地一环。无论专家们如何呼吁别以3C育儿,但不可否认这个世代已无法从这些科技产品中抽离。「中华文化线上多媒体互动式学习平台」便是因应时代氛围而设置,团队规画了一年多,最终决定将成语故事以三分钟的动漫呈现后,将图画停格,设置按键让使用者依其项目进行深度了解,再展开同类型文物进行比较观察。兼具深度及广度的平台架构,充分表现出周功鑫于教学上的深思熟虑。问及线上平台的成立是否会抢去书籍风采?周功鑫表示两者锁定的为不同群众,有些读者钟情于纸本书籍的阅读感受,有人则喜爱线上平台的多元便利。然而,两者皆有的共同点便是美学的高度呈现,以及兼具文化的深度及广度。

多方互动增加黏着度
由于两年前第一辑的出版面世,其宛如电影的画面分镜便已在第一时间予人视觉上的新意。中华文化线上多媒体互动式学习平台同样以精美的动漫风格作为吸引青少年的第一诱因,但如何提升黏着度,却让周功鑫费尽心思。周功鑫坦言,一开始她所设定的是以游戏作为引子吸引青少年使用者。但游戏本身所具有的高度娱乐性以提高使用者黏着度的性质,并不符合她所强调以教育为主的目的。

因此,周功鑫决意舍弃讨论许久的游戏概念,改以具备强大资料库的学习平台作为结合科技使用的学习媒介。至于如何吸引使用者长期关注,她规划运用过往的博物馆经验,将举办亲子夏令营,带领孩子与家长一同前进博物馆观览文物本体,并希望孩子以此进行更进一步,如心得散文等的创作。而脸书等
社群网站则提供了这些再创作的发表平台,藉由按赞等互动,形成正向回馈,让这个线上平台不是一次性地被使用,而是能够提供使用者之间互动、回馈,达成线上平台重复利用的高黏着度,进而拉近网路世代产生的距离感。

两年前,周功鑫已更新了大众对于历史故事书的既定观念,「原来成语故事也可以这么有趣!」是不少大小读者们的共同心声。她任职于台北故宫时重视文创推广,她认为文创首重的是将文化带入生活,当创作者有着浩瀚的文物、图像、历史资料库时,其创新的层面才不至于流于以管窥天。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的她,更是有感于孩子的感受力之敏锐及创造力的无限,将古典文化引介于青年学子,不光是充足其学识,更是涵养其人格、思考定位的最佳方式。

文章出处:大观月刊89期2017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