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功鑫:她如何让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网红? | 艾问人物

专访周功鑫:她如何让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网红?

艾问人物 2018-03-05

相当一部分的大陆人对台湾文化抱有好感,认为在那个3. 6 万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保存着完整的汉唐遗风。他们迷恋诚品书店、迷恋台湾安静的民宿、迷恋罗大佑、迷恋蒋勋、迷恋龙应台……这些都是符号性的台湾文化,这其中也包括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说起“故宫博物院”,全世界的游客去过之后,除了会买上一堆“翠玉白菜”、“肉形石”吊坠外,还会带上很多类似“朕知道了”这样的胶带小玩意——这些萌萌的、带有创意的小产品是年轻人最爱的“网红”。

让带有深厚传统的故宫“变身”网红的背后离不开这个女人,她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

25 岁就“进宫”的周功鑫,已经在台北故宫工作三十余年,她经常乐意自称为台北故宫的一名“宫女”。 2008 年 5 月周功鑫就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 2009 年以雍正大展开启两岸故宫合作交流的序幕, 2011 年推出轰动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展,正是在她的任内,台北“故宫博物院”跻身全球十大最受欢迎博物馆。

如果你就此认为这位带着台湾口音,仪态端庄、大方得体的阿姨只是一位学者型的管理者,那就小看她了,事实上周功鑫对于文创产品的开发,包括IP资源的研究,都深有心得,甚至可能比那些要小上她一辈的年轻创业者更“潮”。

这就是周功鑫,艾问人物创始人艾诚,带你和她一起聊聊文创产业的未来。

她靠什么带火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对于周功鑫来说,台北“故宫博物院”基本等于她的一生,她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这个物理意义上的建筑群里。

最早,她只是一名基层讲解员,台北故宫的每一条路每一块砖每一件文物就是在那时和她交上朋友的——她需要熟悉它们,然后把它们最美、最动人、最有故事的那一面,展现给那些买票排队进来的人。

很快周功鑫就在这个岗位上脱颖而出,随后一步步走向管理岗位,期间她也短暂离开过台北故宫,回到自己的母校台湾辅仁大学。在那里她创办了博物馆学研究所,试图将自己在台北故宫的所思所得,传授给更多的学生,系统性地培养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

和全世界大多数的博物馆面临的难题一样,台北故宫博物院也面临如何吸引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的难题,毕竟那些摆在防弹玻璃后的古文物,不会说话,几百上千年的风雨故事都是凝固的,要了解这些,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功底显然是不现实的。

“故宫是一个文化宝库,因为它是历代流传下来的文物。这个文物的背后蕴含着太多的人、物、还有人的生活状况、还有生活美学、一切的一切都在里边。”周功鑫对艾问人物说。

“要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文创产品是最好的文化延伸工作”这是周功鑫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台北故宫博物院有 70 万余件的书画、器物与图书文献等质量兼具的精致文物,这些都是文化创意研发最宝贵的文化资源。”

十年前,周功鑫受邀上任时,台北“故宫博物院”只有 2000 多种文创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从字面上去解释的话,文化是一个领域,创意是个领域,产业是个领域,它是个跨领域的一个合作。所以后来叫出了所谓的创意经济。在创意经济里面谈的文化创意产业,它是创意经济里面最高端的,也是跨领域最多的三个领域。所以我回到了故宫之后,故宫是文化那一端,创意和产业是在产业那一端。”

为了给文创引来源头活水,周功鑫组织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习营、文创衍生品设计竞赛等活动,吸引专业团队成为台北故宫衍生品的合作厂商,历时 4 年努力,文创产品种类已接近 5000 种。

在周功鑫看来,小到一款吊坠、一卷胶带,都可以作为故宫文化的载体。因为创意是文创产业链上最关键的一环,经由“金点子”点睛,沉睡的文物也能转化为文创产业的活水源头,真正“活”起来。

正是因为在这样的一个制度化的文创产品引导下,台北“故宫博物院”出了类似“朕知道了”这样的网红产品,让年轻人也觉得原来故宫博物院也不那么古板。

 

艾问 · 快问快答

艾诚:您 25 岁入宫从秘书做起,一直做到院长。那如果今天我问你,该如何介绍故宫,你会怎么说?

周功鑫:哦,故宫他就是一个文化宝库,因为它是历代流传下来的文物。这个文物的背后蕴含着太多的人、物、还有人的生活状况、还有生活美学、一切的一切都在里边,所以故宫是一个宝库,说不完的。

眼花缭乱的新科技会不会冲击博物馆?

这看上去像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博物馆陈列和保管的是历史文化作品,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淘汰的正是往昔的历史,同时,保存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又需要走向现代,甚至未来,这中间,人们不禁好奇,博物馆会做到怎么样的“与时俱进”。

作为研究者的周功鑫保持的是乐观的心态,这也难怪,老太太对科技的拥抱程度丝毫不亚于大多数的年轻人。

“我觉得互联网永远没法取代博物馆,互联网在知识面的提供,文物的学习上面它可以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是那个物的本身的美,那个材质上面所呈现的独特性,不是互联网可以完全表现出来的。”周功鑫自信地说。

这并不是说周拒绝排斥互联网,恰恰相反,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个互联网网站是由周功鑫发起并制作的,那时是在 1989 年。她甚至为此专门去学了电脑知识,而那时候单位的电脑博士也不懂怎么做互联网。

但周功鑫认为互联网可能仅仅只是推广宣传工具,“人们一定会想到我要去看实际的东西,那个实际的感动,和现在互联网上面的平面设计的,虽然你说AR或者VR,可是那个还是虚拟的,这些文物让你亲自看到,甚至摸到,那个更是不得了,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艾问 · 快问快答

艾诚:您听到互联网这三个字的时候,您是觉得惶恐吗?还是同样兴奋。

周功鑫:我是兴奋的,第一个我是觉得我自己在大学一毕业,我不是 25 岁去故宫吗?当助教那年,我就学了一代的电脑,也就是城市设计。

艾诚:我们再讲一个产业的事儿,故宫靠什么挣钱?

周功鑫:如果每个人问我是钱的问题,我说,故宫是一个推广教育,它是提供民众学习,提供他们本身对于文化认知的一个地方,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

艾诚:故宫靠什么有营收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

周功鑫:我们是国家的机构,所以是政府完全的支持。那我们的门票在我那几年还不错,因为这是两岸政策的关系,我们大陆的朋友来的非常多。

千亿产业规模的文创产品还应怎么做?

一个小小的胶带纸,带活了台北故宫文创产品,同时在北京故宫,一样的卖萌,也红遍了网络,那么怎么样的文创产品才能走进年轻人,成为现象级的产品呢?

周功鑫的观察是冷静的。

“文创如果从我们博物馆的角度来看的话,它是一个教育的延伸。也就是说,这个礼品带回家,把这个美好的参观记忆带回去,把它在博物馆里面学到的东西永远的保存,在他的记忆里。可是真正变成文化创意产业,跟产业的结合。”

而让传统文化进入生活则是周的另一个观点。“我们应该呈现古代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展示我们真实的传统,那就是美,它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所以博大精深。其实,美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哪怕是服装、家居,你也可以做得与众不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故宫”就是一个大的IP,而围绕IP进行的文创产品开发,又是目前行业里的一个重要方向,无论是台北故宫还是北京故宫,事实上这两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创新的做法。

比如以“萌”为设计理念、充满故宫元素的“宫廷娃娃”家族系列产品以及以紫禁城内生活的流浪猫为创意的“故宫猫”系列产品。此外,“帝后款”手机壳、“正大光明”移动电源、万寿无疆钛金眼镜等文创产品也都成为“爆款”。

周对此表示了认同,但也透露出了些许担忧。“只有你文化的认识你越深、越广,你的这个设计的灵感就是源源不断,那你在应用上面就会更方便。另外,它最后生产出来的这些产品那是带有文化的价值在里面,附加价值。”

显然一辈子和传统文化在打交道的周功鑫,最看重的还是如何真正地去理解和掌握文化,这或许确实是文创产品千变万变,都不能脱离的根本,未来应该也一样。

艾问 · 快问快答

艾诚:听说您做的是文化创意里面用IP来赋能很多更多的产品,我们叫中国现在in power,知识产权了,赋能。这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我们还是放眼未来,未来十年在这条路上会有很多前仆后拥的文化创意的创业者,你会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

周功鑫:我对他们是(说),创意的本身和产业都在他们自己身上,可是我觉得文化的底蕴要提升。你文化的认识你越深、越广,你的这个设计的灵感就是源源不断,那你在应用上面就会更方便。另外,它最后生产出来的这些产品那是带有文化的价值在里面,附加价值。

 

文章出處:艾问人物 | 艾问 (文章連結)
2018-03-05